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民生经济 >

报码:消费、供给、调控相对平衡论——吴炳新博士答记者李锦问(3)

时间:2016-12-14 22:10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开奖直播现场 点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关键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中国各方面的要素生产力。现阶段,政策着力点应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关键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中国各方面的要素生产力。现阶段,政策着力点应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平衡,价格相对稳定,企业盈利能力恢复,才能实现转型再平衡。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各种税费、融资成本、社会保障成本等。这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未来改革的核心应从供给侧入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在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

  《建议》有别于以往短线刺激需求端的调控,回到增长本源创新,构建发展新体制,围绕消费端需求,以期通过供给端发力破除增长困境,释放增长红利。

  “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发生在投入侧而非产出侧的改革”,供给侧改革最终还是要落到消费结构改革上,结构改革最原始的意义就是通过比例的调整,实现改善有效率的目的。

  记者:供给侧改革从何处入手呢?

  吴博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在减产能方面和扩大新的消费市场方面,切实加大力度,并且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后要以消费定投资,以消费定生产,以科研消费提升生产消费水平。工业企业盈利负增长已经持续一年多时间,如果这种局面再继续拖下去,不仅企业经营困难加大,而且金融、财政的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或者凸显。

  解决这种局面的关键,以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市场调控规律,调控供给侧与消费侧在动态发展过程不断出现的矛盾。另外要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加快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加快培育有利创新的环境;进一步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等。

  要更注重以中长期的高质量制度供给统领全局的创新模式,取代短期需求调控为主的凯恩斯主义模式,在优化供给侧环境机制中,强调以高效的制度供给和开放的市场空间,激发微观主体创新、创业、创造的潜能,构建、塑造和强化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贾康建议,立即调整人口政策,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实施人力资本战略;积极审慎推动土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流转制度;全面实施金融改革,积极解除“金融抑制”,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切实改革,为企业经营创业活动“松绑”、“减负”,激发微观经济活力;大力实施教育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培育高水平人才有效建设创新型国家。

  记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关键因素在哪里?

  吴博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强调五个“关键”,那就是:

  一是要技术创新,提高效率,特别是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

  二要通过改革一系列低效率、阻碍社会活力与发展的体制,来推动经济增长;

  第三就是增加人口供给。如果光有技术供给没有人口供给来平衡,可能导致过剩更严重;从长远看,劳动力供给的增加,不仅能推动经济发展,还可以增加缴纳社会养老金的基数,对于弥补养老金缺口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第四要通过减税减费,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此外,还要解决高利贷问题。

  记者: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端刺激之间如何取得平衡?

  吴博士: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端刺激之间必取得相对平衡。

  目前经济的关键在于政府启用需求政策,需要在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端刺激之间取得相对平衡,过度倾向任何一方都可能导致难以挽回的后果。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两种形式,虽然在不同时期会有所侧重,但二者始终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因此,需在战略上做好打持久战的充分准备,把握好当前和长远、节奏和力度的关系,有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需求侧管理给力,适度有效的经济刺激政策将会为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更好的环境。至于需求侧到什么程度才不影响供给侧改革,也得有个底线。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范围,可以搞需求侧。供给侧改革不可能也不应当忽视消费的需求端。如钢铁既需要限量粗钢生产,又应加大精钢科研生产的投资,同时又应加大粗钢消费市场的开发(包括国内农村消费市场和国外投资消费市场)。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