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举一个例子,假设某机构预计未来三周内会有大笔资金回流,也就是他自己的流动性很充裕,这个充裕取决于市场整体流动性不会出现大的缺口。但是刚才提到了,春节前后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波动会比较大,所以大笔资金回流,往往来自其他金融机构,对手方会面临流动性压力,就可能需要在市场上拉存款,或者通过同业融资弥补缺口。这样一来,实质上对整理流动性造成了影响,对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形成压力。同时,这种预判也会影响我们对流动性预测的准确性。 去年12月份,虽然我们调整了准备金平均考核法,释放了流动性,但个别机构还是在最后一天出现了大额(数字敏感小编去掉)缺口,这是事先没有预料到的。这也说明流动性管理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影响流动性的所有因素。 金融机构在进行流动性预测的时候,应该加强前瞻性和整体性考虑,要配合央行提前管理好自己的流动性,不能等出现缺口的时候,才来找央行。昨天,某银行出现问题,虽然没有在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我们还是帮他解决了。这件事也说明流动性预判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在春节期间流动性波动加大的时候,大家在这方面更加关注。 2、补充流动性的工具选择,不轻易实施降准。 从央行的角度,我们非常关注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的合理充裕,也承诺加强预调微调,提前对春节前后的流动性安排做整体布局,来满足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在谈到补充流动性的时候,虽然央行工具箱里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但商业银行最青睐的还是存款准备金的下调。我也听说很多大行的董事长在高层面前讲央行应该降准。我们承认降准确实是一个比较有效的补充流动性的工具,但是请大家注意到,降准释放的流动性,以及货币政策信号,往往是较强的。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海量资金在全球范围快速流动,一个国家的经济金融政策以及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不可避免对其他国家产生溢出效应。当前,中国的GDP总量这么大,增量始终排在世界前列,贸易也是第一大国,中国的经济稳定已经事关全球。从联储公布的议息会议纪要来看,9月份联储推迟加息,是由于很多公开市场委员会委员担心中国经济的不稳定,也就是说,联储的加息与否,不但要看美国国内的情况,还要看中国的情况。 在目前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大格局下,中国货币政策的变动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变量,从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一直在升值,但我们对全球的影响很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很多新兴市场货币已经出现了大幅贬值,人民币贬值预期很有可能造成新兴市场的竞先贬值。也就是说,过去保持的比较稳定的新兴市场货币组合的稳定性,现在出现了动摇。这和我们的流动性、降准工具有重要的关系。现阶段,我们管理流动性的时候,要高度关注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去年811汇率改革后,9月份市场是波动的,10月份,从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增加来看,情况是比较好的,但到了11、12月份又出现了变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10月24日的双降,使得整个市场流动性非常宽松,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预期以及贬值的压力。所以我们从目前看来,一方面要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另一方面要关注到流动性太过宽松会对人民币汇率造成比较大的压力,形成负面冲击。所以降准的政策信号过于强,我们可以用其他工具来替代,补充流动性。 3、补充流动性的工具选择,应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行调控。 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来看,去年10月份,我们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利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存款基准利率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在不断减弱。在这个背景下,加强宏观调控很重要的任务是培育新的政策利率,同时疏通利率传导机制,这也是国务院、总理特别关心的事情。建立利率传导机制的重要前提就是所有的金融机构对中央银行建立的政策利率,应该有比较强的反应,金融机构利率的变化要随着政策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只有金融机构向央行借钱的时候,央行才能调节利率的水平和流动性供给的价格,从而影响金融机构负债的机会成本,实现政策利率向贷款利率、社会融资成本的传导。货币调控框架的转型成功与否,利率传导机制的顺畅与否,与此有很大的关系。当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总体是充裕的,但春节期间临时性的、季节性的需求,产生了流动性缺口,正好给我们培育政策利率、建立利率走廊机制提供了比较好的时间窗口。如果总靠降准传递货币政策信号,大家对政策利率的变化,就不会足够敏感。那么利率市场化就徒有其表。 结论一,流动性管理高度关注汇率因素;结论二,流动性管理必须与建立新型货币政策导机制结合起来。 二、春节前央行流动性安排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