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IT新闻 >

码报:【组图】QA,从1.0到4.0

时间:2016-10-22 03:28来源:118图库 作者:www.wzatv.cc 点击:
迄今为止,敏捷开发方法在各个公司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曾经的测试人员慢慢的在向QA职能过渡,但依然很多人不了解QA和测试的区别是什么。 敏捷实践不断地演化过程,使项目中各个

码报:【组图】QA,从1.0到4.0

  迄今为止,敏捷开发方法在各个公司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曾经的测试人员慢慢的在向QA职能过渡,但依然很多人不了解QA和测试的区别是什么。

  敏捷实践不断地演化过程,使项目中各个角色不断弱化,同时,对每个成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功能团队”的提出,不单单是对开发的要求,对QA来说,想要在快速变革中具备竞争力,就现在所具备的技能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简单聊聊我所经历的“QA发展史”

  

码报:【组图】QA,从1.0到4.0

  QA 1.0 —— 机械化流水线作业

  在我实习的那年,软件领域还很少提及QA,伴随着瀑布模型的兴起、软件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对软件质量要求的提高,催生出了“测试工程师”这样一个角色。那时他们的职能很单一,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各种测试环境中按照详细设计的文档,编写测试用例,并逐条测试,检查功能完整性,直播,发现软件中可能出现的功能缺陷,并进行追踪。

  这个时期是软件测试的原始时期,对测试人员的技能要求不高,只要对文档理解透彻,做事细心,是很容易胜任的。此时的产出和交付物可度量,虽然如此,测试工程师只是执行者,能力和价值都无法最大化,却被每天重复的工作所累。

  QA 2.0 —— 过程化带来不同的工作内容和价值体现

  我毕业的时候,开始接触敏捷方法,团队规模从百人变成了仅有十人左右,信息平等取代了逐级传递,分散的信息源( 客户的每一封邮件和每一句对话都可能是我们将要做的功能 )取代了几十甚至百页的文档,测试不再仅是提出软件缺陷和编写、执行测试用例,而是成为了团队的数据库和字典。

  

码报:【组图】QA,从1.0到4.0

  当用户提出一个功能的时候,测试人员可以快速的进行需求分析,回顾并确定是否与此前的功能有冲突。当开发人员对某一块业务不了解的时候,测试人员也可以组织会议进行阐明。由于对业务和客户的深入了解,测试人员可以为客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功能,有时也会是做出决策的人。

  高效、频繁的沟通,大大提升了QA的软技能。此时的测试人员已经过程化,对软件质量的理解,从“发现缺陷”提升到“对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控制和风险预估”,我们定义这样的测试工程师为QA。

  QA 3.0 —— 自动化技能提高生产力

  随着工程实践的日益成熟,QA的角色和工作日益复杂,这使得他们在大量重复、繁杂的工作与更有意义的角色之间频繁切换,这对软件质量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码报:【组图】QA,从1.0到4.0

  QA从开始的手工测试、探索性测试等手段,逐渐发展成为可以利用工具和程序对测试进行快速的回归,对软件性能进行有效监控,无论是前端还是后端、web应用还是移动平台。这使得自己从繁杂的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他们通过项目的积累以及团队成员的帮助,对测试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

  QA 4.0 —— 角色向多技能、服务化转型

  记得几年前,前公司领导对我说,“不管开发换了什么技术栈,你做的自动化框架都可以继续使用,对你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当时我也赞同,认为框架已经足够好,可以适用于任何场景和业务。

  从某个角度来说确实是这样, 测试相对于开发技术的指数级发展,平稳的太多。不论是在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缓慢的发展速度给了我们一种太平盛世的错觉,似乎我们掌握的技术足够坐吃几年。

  来到ThoughtWorks之后,我发现了类似的事情,不论是在交付还是咨询的过程中,会有意无意中推一些我们认为的最佳实践,当遭到客户质疑和challenge的时候,我们似乎很沮丧。

  在北京出差的日子,有幸做了一次咨询,虽然只有几天,让我学到一件事,我们认为的最佳实践和方法,并不完全适应于所有场合,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咨询公司,对客户实施怎样的方案,取决于客户的领域、产品/项目特性、用户群、技术水平、政治文化、技术栈以及目标和期望等等。

  

码报:【组图】QA,从1.0到4.0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