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园 拯救楼市靠“假离婚”,也靠生二孩。 落地一年多的“全面二孩”政策将扩大住房需求摆上了台面。 “二孩天地”“三代同堂”“四口之家”,修改文案后的房地产口号又一次抓住了买房者的眼球和心思。 楼市:四房才是“刚需” 许多二三线城市没有明确的房产限购政策,更刺激了有二孩计划的家庭产生换房和购房需求。已有房产者以“先卖后买”的置换形式进行“小房换大房”的升级,而首次购房者一步到位购买大户型,以免去日后换房的麻烦。 细化到具体房型上,四房户型在地产市场成为新宠。传统市场上主流的两房和三房户型将遭遇四房户型的半路狙击。按照原本的家庭构成,三居刚好符合“合家欢”的定义——父母一间、孩子一间、老人一间。但二孩的来临及成长,想要三代同堂,四房才是“刚需”。 二孩家庭让原本热销的三房户型陷于尴尬境地,又让属于改善性住房的四房户型产品逐渐靠近市场主流,而五房户型也并非遥不可及——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会在四房的基础上添加保姆房或书房,组建完整齐全的超大户型。 学区房的地位越发不可动摇,名校名额之争也相当激烈。也许二孩家长唯一担心的是一套学区房能不能拥有两个娃的上学指标。 “全面二孩”之后,房价会涨到什么程度?市场去库存会不会加速?四房户型热销会不会是个伪命题?这一系列疑问取决于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到底有多强。 车市:七座才是“标配” 紧跟着换房的,就是换车。对于汽车,二孩家庭依旧表现出对空间的迫切追求。汽车品牌商打出了“造人有了新计划,空间需要重规划”和“让最重要的宝宝都坐在第二排”的广告营销。舒适度和安全性兼备的“二孩车”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应运而生。 虽名为“二孩车”,但也少见汽车厂商为二孩家庭推翻设计重新打造一款车型,而多以现有车型重塑概念回炉而成。七座SUV和七座MPV都给自己贴上了“二孩车”标签。座位装得了儿童座椅,尾箱放得下婴儿车,三代同车,老少咸宜。不少汽车品牌甚至主动内置了儿童座椅,为二孩生意掏空心思。 2016年广州车展上,七座SUV车型爆发式亮相,一口气就发布了20余款。凯迪拉克、路虎、上汽大众、斯柯达和比亚迪等汽车厂商争相带来了主打的七座SUV。 而汽车厂商此举并非一时的头脑发热。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6年1月至10月,国内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961.17万辆,直播,同比增长3.55%;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689.51万辆,同比增长45.57%;多功能乘用车(MPV)销售198.09万辆,同比增长22.60%。小轿车的销售增速变缓,而SUV和MPV的销售增速势不可挡。 从五座到七座,家用车市场的买卖喜好悄然变化,这背后离不开“全面二孩”的推波助澜。 除了座位数量的变化,“二孩车”的座位编排也有一番讲究。市面上三排七座的SUV和MPV分“232”和“223”两种结构。若两个孩子的年龄差距小,“232”结构可方便父母一方坐在第二排照顾。若两个孩子的年龄差距大,“223”结构就更为适合,年长的孩子可独自坐在第三排,年龄较小的孩子和大人坐第二排。 七座车是二孩时代的中产家庭标配。 职业与家庭:二孩带来“危机”? 除了房与车的空间升级,二孩父母还面临着职场的调节与变化。“你打算要二孩吗?”女性求职面试遇到这道题,心里难免打个寒颤。用悲观的比喻说,已婚、已育一孩的女性和“单身狗”站在了求职的同一起跑线上。 以往“已婚、已育优先”的招聘潜规则如今被“已婚、已生二孩”所取代。 生娃还是升职?职场女性可能要算一笔成本和代价账。工作和家庭二选一的尴尬局面摆在不少上班族面前,直播,尤其是在节奏匆匆的一线城市。有些女性决定采取先生二孩后求职的策略,看似解决后顾之忧,实则面临工作后年纪大、经验少、家务繁忙等弊端。 未来更多出现的还是全职主妇和“全职主夫”。保守来看,至少不用坐班的自由职业者更利于对二孩的照顾。越来越多人开始寻找兼顾家庭与事业的秘诀,最终或许都落在了夫妻一方谁愿意承担更多家庭事务的责任上。 新的人口结构改变了家庭的生活空间和节奏,也改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二孩的出现,让不少原本霸占父母全部疼爱的独生子女开始争宠与妒忌,轻者闹脾气、与父母冷战,重者以自己生命威胁父母。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