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要闻 >

这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 为何遭到高层警告?(2)

时间:2017-03-21 16:06来源:综合 作者:手机看新闻 点击:
一位资深足球从业者告诉岛叔,一些国内的俱乐部为了避开国内的外汇管制,在给这些球员支付薪水时,经常会先把钱打到球员所在国从商的中国企业户头

  一位资深足球从业者告诉岛叔,一些国内的俱乐部为了避开国内的外汇管制,在给这些球员支付薪水时,经常会先把钱打到球员所在国从商的中国企业户头,再由这些企业转移支付给球员。而像河北这样的省份,以前一年往外流的外汇没多少,但是在成立中超足球俱乐部、并且大手笔收购国外球员之后,单个俱乐部就能用掉河北省接近八成的外汇额度。

  其实,做为一个普通的球迷,经常也很难理解的一件事是,投入这么大,能挣回来钱嘛?比如现在的中超16支球队,前些年大概一年开支5000万就可以运营,而现在水涨船高,一年不投2个亿,几乎都很难留在这个级别的联赛。但从球场上能挣到的钱是很有限的,atv,通常分为转播费用、比赛日收入(门票、商品销售、纪念品)、赞助商等三大块。转播费,去年每家中超球队分红不到6000万,其他的加起来通常也很难满足开支需求。

  既然从球场上挣不回来钱,那为什么还要做这件事呢?

这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 为何却遭到高层警告?

  动机

  答案也分两种。

  第一种,是去海外买买买,本来就是为了转移资产。通常来说,要通过足球赚钱,时间周期是很长的,投入会有漫长的回收期。投资海外球队,如果说是大牌球队还好,可以增加知名度、品牌形象度,算是无形收入;或者投入那些青训体系完备的俱乐部,可以通过培养年轻球员出售来赚利润。

  但如果说收购的球队既没有名气、又是低级别,盈利和青训都很堪忧,短时间内根本看不到扩大企业影响力、盈利等可能,那这背后有没有洗钱(通过收购之后再倒卖等方式)、或者是炒作概念等心怀鬼胎的动机,就很难说了。

  说白了,中国的投资人都不傻,现在这么流行挣快钱、挣热钱的方式,为什么还要吃力不讨好地进行投资回报这么漫长的行为?甚至有的中国企业,国内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还要跑到海外去投资,甚至被被收购方告上法庭,这背后的逻辑就很难解释了。

  第二种答案则更具备中国“本土特色”——投这个行业,本身就是为了足球场外的收益,甚至说白了,是在“买政策”。放眼看去,中超的这些俱乐部背后,注资方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地产商。事实上,多年前中国足球爆出黑幕的时候就已经有论者指出,企业投足球,很多时候算的是“政治账”,背后捆绑的是拿地、圈地、圈钱时候的政策支持。

  也有人会说,无论是投资足球,还是企业在海外买买买,终究都是企业的自主行为,是市场行为,不能用道德标准来衡量。那么,为什么央行副行长还要点名说这件事呢?

这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 为何却遭到高层警告?

  未来

  一句话,放风。

  毋庸讳言,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一直面临着外汇储备减少、资本外流的压力。在人民币贬值的背景下,逐利的资本自然向外寻找相对优质且“便宜”的资产(包括货币、理财产品、实业、不动产等),这一点从2015-2016年中国保险业在海外的收购力度就能看出。但反过来,资本流出又会对一国的金融体系稳定性造成压力,因为这相当于国内的钱变少了,流动性趋紧,意味着央行要放出更多的钱平缓流动性压力,这就造成各金融机构的杠杆率提升;央行越“放水”,人民币贬值可能就更大,就又需要更大的放水,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这也就是为何监管层频频释放严管信号的原因。两会前夕,时任商务部长高虎城就表示,对外“盲目投资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有关部门果断采取措施,积极进行引导”;3月10日,周小川谈到对外投资时说,“投一些体育、娱乐、俱乐部,对中国也没有太大的好处,同时在外面还引起了一些抱怨”,“如果有一些过热情绪,有一些跟风,也有一些动机不良的,对这种现象进行一定管理也是正常的”;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则表示,“天价球员是投资足球的人有钱就任性造成的,他们意在商业而不是意在足球”,“对此高度警惕,并将出台更严格的整肃措施”。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