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要闻 >

报码:媒体:童工现象乃当今社会之耻 不只是道德问题

时间:2016-11-23 07:28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手机看新闻 点击:
供图/视觉中国 21日,有媒体发布了一段名为《实拍常熟童工产业:被榨尽的青春》的视频,曝光了常熟服装城附近一些小作坊存在雇佣童工现象。当日下午,常熟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
供图/视觉中国 供图/视觉中国

  21日,有媒体发布了一段名为《实拍常熟童工产业:被榨尽的青春》的视频,曝光了常熟服装城附近一些小作坊存在雇佣童工现象。当日下午,常熟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公安、人社、市场监督等部门会同属地政府连夜开展拉网式突击排查行动。据悉,昨天下午,该市已把排查发现的8名疑似童工暂时送至当地中专进行安置,并进行一些授课。待事件处理完毕,薪水被讨回后,当地政府将送他们回家乡。目前,涉事单位均已经进入人社部门立案调查阶段。

  关注“常熟童工事件”千万别虚焦

  石川

  被曝光的童工,都是十来岁。这个年龄该是求知,而不是求职,他们的归宿应该是课堂,而不是工厂。然而,从视频内容看,他们过早地沦为工人,被中间人欺骗,被小作坊主盘剥,而恶劣的工作条件、恶狠狠的管理制度,导致他们的合法权益全无保障,以至于有网友感叹这是《包身工》的现代版。也许这一比较有点夸张,但他们确实被过早催熟、生命被物化。

  当地监管部门迅速出手,值得点赞。据权威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常熟市共查处使用童工案件107起,涉及使用童工211名,对相关单位共处罚款300多万元。从中固然看出监管部门并未容忍童工现象存在,也可反衬出当地童工较为常见,绝非孤例。

  使用童工于法不容,无论《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是《劳动法》、《教育法》都有明确规定。故此,依法打击这一现象,当无疑问。但是,如果止于打击,而不挖掘背后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不清理童工成长的灰色土壤,就无法令人心安。

  小小年纪,稚气未脱,该接受义务教育,却走上务工之路,不管是被骗的还是主动的,都在禁止之列。问题是,他们一旦被送回老家,就会回到课堂吗?那些被剥削的童工又是如何看待被遣送呢?

  此前曾有媒体调查,大凉山一些人对童工的态度是:“出去打工至少能吃饱饭 ,为什么不让出去?”有的童工也说:“外面打工的日子再艰苦,也总比在家里受穷受苦要好得多。”还有记者发现,如果不做童工,孩子们留在家乡要面对的,将是被贫穷、闭塞、毒品所累的一生……

  如此种种,似乎说明如果那些孩子不当童工将被饿死,禁止他们当童工就是坑害他们。这种观点似是而非。一归一,再穷不能穷教育,贫穷不是当童工的理由,法定的义务教育必须接受。不接受基本的教育,过早出去打工,看似提前赚了钱,但得不偿失。身体发育不成熟,工作高强度万一受伤了呢?没有文化知识,能长期打好工吗?年轻时可以靠体力挣钱,能一辈子卖苦力吗?

  从媒体调查的相关情况看,那些来自云南的童工确实家境不好。只是把他们送回家,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很可能仍会出去打工。由于常熟当地监管力度加大,他们很可能受雇于经济不够发达地区的黑作坊,换言之,其境况还不如在常熟当童工。针对这些情况,这些童工所在的政府部门应该负起责任,把他们送到学校读书,如果确实贫困,应给予一定的补助。更重要的是,家长不可推卸责任,把孩子过早推向社会,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当童工是不可能彻底拔掉穷根的。

  童工现象背弃法治精神,有悖于文明常识,堪称当今社会之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能容忍童工存在。关注“常熟童工事件”,千万别虚了焦,那种认为禁止未成年人打工是害了他们的看法,经不起丝毫推敲。这种廉价同情,不合情理也不合法治要义。对童工最好的同情,应该是呵护他们的合法权利。从家长到政府再到社会,一起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接受良好教育,这是他们拥有明亮人生的前提。

  童工问题只是一个道德问题

  止凡

  “实拍常熟童工产业:被榨尽的青春”“血泪!中国服装之都被爆买卖云南童工,云南娃好骗,打一顿,活干得快”……看看这些媒体的报道标题,很多人肯定都想到了中学课文《包身工》。这些孩子好惨哪,好可怜哪,这些作坊老板好可恶啊,应该千刀万剐。显然,大家都是从道德层面来看待童工问题的。

  确实,从道德层面看,这些十四五岁的孩子,应该坐在教室里读书才对,怎么能出来挣钱呢?更何况,我国法律是明确禁止使用童工的。但是,转念一想,这些孩子毕竟和黑砖窑里的奴工不同,他们是自己选择出来打工挣钱的。我们不能指望所有孩子都走读书一条路,农村里就是有很多孩子由于种种原因读书成绩不好,或者自己不愿意读书,那么怎么办?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