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要闻 >

atv:榆林鼻炎患者达总人口10% 为避过敏源每年南迁

时间:2016-09-07 05:45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手机看新闻 点击:
“榆林鼻炎自救联盟”来到沙蒿地进行实地调查 过敏患者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病情 许多榆林人受到过敏性鼻炎的困扰 9年来,榆林人王冰(化名)第一次没有缺席自己的开学典礼。患有
“榆林鼻炎自救联盟”来到沙蒿地进行实地调查
“榆林鼻炎自救联盟”来到沙蒿地进行实地调查
过敏患者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病情
过敏患者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病情
许多榆林人受到过敏性鼻炎的困扰
许多榆林人受到过敏性鼻炎的困扰

  9年来,榆林人王冰(化名)第一次没有缺席自己的开学典礼。患有过敏性哮喘的王冰没有像往年一样在这个季节去南方,而随之而来的代价则是要忍受连续40天左右的鼻腔堵塞、胸口憋闷。

  每年的8月到10月之间,众多榆林的过敏者们放下手头的工作,一路南行、追寻着温润的气候,在异乡换来一个多月的安宁生活。

  因过敏者中很多人被诊断为艾蒿类物质过敏,不少深受其害者将病因与榆林城外几十年间播种下的沙蒿林联系在一起。而当地卫生部门也承认,沙蒿可能是诱发过敏性鼻炎发生的其中一个因素。

  已有患者向榆林政府建言,应尽早正视大批过敏者的问题,并尽早确定病因,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这样的声音尚在呼吁之中,“候鸟”南行的脚步也还无法停止,由此带来对生活与工作的改变几乎无可逆转。

  过敏

  从2007年夏天开始,尚在读小学的王冰开始表现出过敏性鼻炎的症状,连续的打喷嚏和流鼻涕困扰了他多日。“一开始以为是感冒,并没有在意,到10月份,孩子就好了。”王冰的母亲艾女士回忆。

  但到第二年8月,各种症状又卷土重来,而且愈发严重起来。艾女士带儿子到医院检查,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又名“变应性鼻炎”。

  “当时大夫建议我带孩子做一下过敏源检测。”检测的时候,王冰一只手拿着一个铜棒子,另一只手被大夫用针刺向指甲缝里,在检测蒿类过敏源的时候,检测仪器上显示是4个加号,属于严重过敏。

  由于担心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王冰又进行了血清测试,但得到的结果依然是艾蒿类过敏。

  在榆林遭遇着类似过敏症状的,小王并非是孤例。1992年何先生被确诊为过敏性鼻炎,此后几年间症状不断加重。

  每到“过敏季节”忍受着鼻涕横流的困扰,用去整卷整卷的卫生纸,何先生自嘲为国家的造纸行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2002年,何先生到上海工作了几年,“当时我一点毛病都没有了,一度以为已经康复了,没想到2006年回到榆林,不但所有的症状又都回来了,甚至发展到了过敏性哮喘。”

  上世纪90年代,有一些朋友笑话何先生不停擤鼻涕的窘态,只是后来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成为了过敏性鼻炎患者。

  榆林市卫生局在2014年曾表示,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榆林市过敏性鼻炎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发病率无准确数据。

  2014年,延安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柳林整、申江江调查了绥德县城、榆林市区和神木县城等三城区共4404名干部职工过敏性鼻炎有关症状及病史,发现其中503人有过敏症状,发生率为11.42%,其中榆林市区的发生率为11.13%。

  沙蒿

  2014年开始,何先生决定弄清楚为什么那么多榆林人受到过敏性鼻炎的困扰,他成立了一个叫“榆林鼻炎自救联盟”的微信群,如今三个微信群共有约500多名患者。

  在调查中何先生发现,绝大多数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都是艾蒿类物质过敏。何先生和朋友们联想到了榆林城外的沙蒿林,开奖,这些沙蒿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固化沙漠采用飞播的形式种植的。

  如今的榆林城外,郁郁葱葱的沙蒿连绵不绝。“一般来说,沙蒿7月25日到8月10日开花,沙蒿籽在8月25日到9月20日扩散,正好和我们发病的时间相同。”何先生说。

  在公开资料中,当地卫生局援引林业部门的介绍说,沙蒿在榆林属本土类植物,榆林从上世纪50年代已经开始飞播造林种草,直至80-90年代飞播面积不断扩大,目前,白沙蒿保存面积10多万亩,黑沙蒿保存面积400万亩左右。410万亩约为2730平方公里,约占榆林市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的6%。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