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财经 >

债市黑暗时代:为何资金面好转无法拯救债市?

时间:2016-12-03 08:24来源:668论坛 作者:j2开奖直播 点击:
2016年12月1日,10年期国债活跃券160010收盘3.02%,160017收盘3.01%,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3%关口。海清FICC频道在之前的《债市黑暗时代:10年国债必破3%》、《再论10年国债必破3%:“资产荒

  2016年12月1日,10年期国债活跃券160010收盘3.02%,160017收盘3.01%,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3%关口。海清FICC频道在之前的《债市黑暗时代:10年国债必破3%》、《再论10年国债必破3%:“资产荒”无法拯救债市》(作者:邓海清,陈曦)等中均反复强调,10年期国债必破3%,已经得到充分验证。

  更值得关注的是,12月1日资金面出现了明显改善,当天下午隔夜利率回落至2.5%以下,7天回购利率回落至3%以下,但债券收益率却加速上行,资金面的缓和并未成为债市的救星。

  2016年以来,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一直处于失衡状态,10月之前是“流动性供给过剩+资产短缺”,10月之后则快速转变为“流动性供给不足+负债短缺”,银行资产负债再平衡过程仍未结束。

  就中短期因素而言,决定债券收益率的并不是短期资金面(隔夜、7天),而是中长期资金面(1-12个月)。目前1个月以上的同业存款和同业存单利率居高不下,表明银行“负债短缺”的局面并没有根本好转,其背后的原因是央行有意提高同业资金成本,叠加活期存款减少、理财发行困难。

  我们认为,债券收益率将会中枢性的上行,长期来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要回到3.5%。与市场主流观点最大的区别是,我们认为在中国经济下台阶过程中,不会出现债券和货币市场利率中枢的下降。更简单的讲,GDP增速中枢的下降不会带来债券收益率中枢的下降,在中国债券收益率远低于GDP增速的情况下,决定债券收益率的是GDP缺口(GDP增速与政府目标或潜在GDP增速的差)。

  中短期而言,债市的调整需要关注银行“负债短缺”什么时候结束。类似于“资产短缺”会急剧压低债券收益率,“负债短缺”同样会急剧抬高债券收益率,“负债短缺”和银行资产负债再平衡是2016年10月以来债市调整直接因素。

  长期来看,只要房地产没有将中国经济重新拖入下行通道,则债券市场的黑暗时代远未结束,10年期国债的合理中枢为3.5%。一方面央行需要修正2015年下半年“股灾”之后在货币市场的过度宽松政策,另一方面稳增长不再是政策重心之后,决定债券收益率中枢的是GDP缺口而不是GDP,这意味着债券收益率中枢要回到过去的3.5%左右。

  一、这一轮债市调整的根源是什么?

  我们在2016年9月左右开始反复强调,所有因素对于债券市场而言都是利空,唯一支撑债市的“资产荒”是个伪命题,随着央行在货币市场的收紧,“资产短缺”也将消失,债券市场大幅调整难以避免。

  根据我们提出的“修正的泰勒法则”,债券收益率要看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市场风险偏好三因素;根据我们提出的“太阳系法则”,央行是上述变量对债券市场产生影响的关键环节。具体来讲:

  (1)经济增长:2016年经济增长超出绝大多数人的预期,在2015年底市场主流均预期中国经济在2016年仍将明显下行,但事实是2016年中国经济呈现了L型下半场的特点。

  我们与市场最大的分歧在于,看经济增长要看GDP增速还是GDP缺口?市场主流观点认为,由于中国GDP下台阶,中国债券收益率中枢要下降,正如美国1980年之后,随着GDP增速下台阶,债券收益率也下台阶。

  我们认为,中国与美国最大的不同在于,美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直与GDP+CPI增速相当(这也被称为“黄金法则”),而中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一直远低于GPD+CPI增速。

  我们认为,在中国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利率存在系统性低估的情况下,决定债券收益率中枢的不应当是GDP增速,而是GDP缺口,即GDP增速与政府预期的GDP增速或者潜在GDP增速的差。举例来讲,如果GDP增速由8%下降至7%,而政府预期的GDP增速和潜在GDP增速是6%,此时央行应当加息而不是降息,债券收益率应当上升而不是下降,因为7%仍然高于6%。

  在2015-2016年,6.7%实际已经符合政府的预期目标,atv,但由于政府担忧经济惯性下滑、2015年下半年-2016年上半年“股灾”救市的需要,央行在货币市场维持了超宽松的政策,我们称之为“中国式QE”,即央行将货币市场利率稳定在极低水平,为金融机构同业负债加杠杆提供了最佳的条件,其实质效果与欧美的QE——央行直接购买长期债券是类似的,只是蕴含的风险远大于国外的QE,因为是通过期限错配实现的QE的效果。

  到了2016年三季度之后,随着经济企稳基本明确,股市再度暴跌可能性基本消失,金融市场期限错配加杠杆非常严重,中国央行开始退出“中国式QE”——提高货币市场利率,放大货币市场波动。央行能这么做的前提,正是因为中国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远低于GDP增速,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也远低于贷款利率,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股市不再需要货币政策的额外帮助。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