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IT新闻 >

wzatv:【组图】戴自海:高能物理的未来和巨型对撞机的一些补充讨论

时间:2016-09-28 00:29来源:本港台现场报码 作者:本港台直播 点击:
【j2开奖】戴自海:高能物理的未来和巨型对撞机的一些补充讨论,强子对撞机有什么用,对撞机能用于军工吗,高能物理

  

wzatv:【j2开奖】戴自海:高能物理的未来和巨型对撞机的一些补充讨论

  戴自海先生九月于香港就杨振宁教授对高能物理(即基础粒子物理,或简称为粒子物理)发展的意见做出了几点回应,并给出了黄克孙教授与杨振宁教授的在2000年的访谈的背景资料。

  撰文

  戴自海*

  我个人支持在中国兴建巨型粒子对撞机,而丘成桐教授与王贻芳教授亦已清晰地解释了背后原因。下文将提供这场由1970年开始的讨论的背景资料,或可为这场辩论做出补充。

  虽然巨型粒子对撞机在中国兴建与否,最终决定权在于中国决策者,但我认为公众就此议题有开放讨论的机会是一个非常健康的现象。通过公开讨论,公众将更了解兴建巨型粒子对撞机的计划,甚至整个中国二十一世纪科研发展的蓝图,从而明白中国在寰宇间的定位。作为一个粒子物理学者,我对对撞机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亦明白在我的有生之年将无法看见巨型对撞机对科研所带来的累累硕果。

  杨振宁教授是物理学历史上的巨人。他在20世纪50年代的贡献是基础粒子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20世纪70年代初,他已经离开了粒子物理主要研究方向,所以并不容易找到他对于这方面的看法。根据各种直接与间接的来源,他在与黄克孙教授采访时表达的观点被认为是真实的。所以我想在这里引用它。我也将补充一些背景注释。

  以下节录自黄克孙教授与杨振宁教授的在2000年的访谈[1],其中谈到1980年发生的事,而当中杨教授就高能物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到他至少直至2000年一直持有这样的看法。黄教授是麻省理工的物理学教授,atv直播,专门研究统计力学、量子场论以及高能物理。他与杨教授合写了好些有关统计力学的论文。(我刚知道我尊敬的老师和朋友黄教授在2016年9月1日与世长辞,享年88岁。)

wzatv:【j2开奖】戴自海:高能物理的未来和巨型对撞机的一些补充讨论

  (黄克孙教授 1928-2016)

  就杨振宁学术资料馆访问杨振宁教授(by 黄克孙)

  黄:今天是2000年7月29日,我(黄克孙)在香港中文大学杨振宁教授的办公室访问他有关统计力学的课题......

  (前讨论有关统计力学的课题)......

  [第22页]

  杨:......实情是,基础粒子物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或者是过去50年内的发展非常迅速。但它在物理学界鸿霸一方的情况将要来到尽头。

  杨:我不清楚你是否知道这个故事,你好像不在现场。大概在1980年,罗伯特·马沙克教授因为周光召教授的到访(他个人是相当欣赏周光召的),在弗吉尼亚理工学院举办了一场国际学术会议,有许多人参加。会议的最后一日,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们就高能物理的未来进行了一场小组讨论会。你有听过这故事吗?

  黄:没有。

  杨:在这日之前,我获邀成为小组讨论员之一,但我拒绝了。我说我没有许多话要说,于是便坐在观众席之上,聆听他们的讨论。那时候的小组讨论员有十位,有马沙克教授、李政道教授、马丁·佩尔教授、Feza Gursey教授、史蒂文·温伯格教授、谢尔登·格拉肖教授,南部阳一郎教授,还有几位来自欧洲的学者,好像周光召教授也在其中。当时的讨论分为两派阵营,一边说W和Z玻色子终有一天会被发现,而另一边则认为不会,但大部份倾向不被发现比较好。你现在可能想知道之后发生了甚么事情。

  他们谈论了近一个小时,至讨论将要完结的时候,他们发现了我的存在,并说:「杨振宁教授在我们当中,我们也想听听他的意见。」我拒绝了,但他们坚持要我说些什么。当刻,我跟马沙克教授说:「我可以说点什么,但我要先得保证我所说的不会被公开。」他答应了(以后他亦信守诺言)。

  于是我说:「在未来的十年(讨论会的主题好像是『高能物理的未来』),我估计高能物理界上最大的发现就是:『高能物理要完了』。」顷刻全场一片寂静,没有人说出一句话,而马沙克教授随即宣布休会。我记得立时几位年轻人一拥而至,尤其是戴自海。你知道谁是戴自海吗?

  黄:我知道。

  杨:他走过来要与我争论,但我说:「我不会跟你争论的,但请记得,j2直播,我所说的更多是关于你的未来,而不是我的。」(笑)

  黄:这倒是真的,但很多人仍然相信高能物理还有未来。

  (采访回到统计物理)

  ......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