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面SONY官网给出的图示可以看出,S-Master实际上由两个模块构成,前半的数字逻辑处理器模块负责将PCM数字采样转化成类PWM数字信号,后半段的数字功放模块负责将类PWM数字信号进行积分放大得到模拟信号。 图示来自于SONY官网 S-Master HX和上一个版本的S-Master MX的差异在于,HX版本使用了左右声道正负电源分离的技术,省略了耦合电容的使用,以避免低频段的衰减,并降低输出阻抗。而低输出阻抗有利于阻抗摆幅较大的扬声器工作在更正常的条件环境下。和更早期的S-Master相比,HX版本最大的提升在于,S-Master HX可以做到192Khz/24Bit规格的PCM信号处理性能,而S-Master的PCM信号处理性能只有96kHz/24Bit。 实话而言,S-Master HX技术虽然独特,但其音质方面并不能比传统的D/A Converter+AMP构架做到更低的失真。而S-Master HX技术的最大优势其实是在省电方面,纯数字放大拥有很高的放大效率,因此在便携设备上可以实现更低的能耗,从而延长便携播放器和便携音箱的续航时间。 DSEE HX:DSEE (Digital Sound Enhancement Engine)技术算是索尼大法出品的一个纯数字的DSP模块。用途主要在于信号升频和进行信号补偿。这类补偿技术笔者在此前的BenQ treVolo静电音箱的评测中也见到过,而BenQ家的名字记得是叫TrueSound技术。 Sony的DSEE本身的设计初衷也是补偿MP3、蓝牙之类的压缩音频对于高频信号的损失,而到了升级版的DSEE HX,SONY尝试把这项技术用于CD无损往HI-RES高码率音频的升频补偿。 由于SRS-HG1并不配备模拟音频输出口,因此没有办法通过AD/DA转录直接观察到DSEE HX对于44/16普通码率音频的升频补偿效应,不过贴吧有人曾经使用SONY ZX2的DSEE做过类似的实验,笔者这里先暂时将测试结果借用过来。 上图为44kHz/16Bit无损,由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可知,44kHz记载的频率信息不会超过22kHz。 而打开DSEE HX升频补偿效果之后。DSEE HX将音频采样升频至96kHz/24bit,而高频空白处的信息被DSEE算法补偿,高频信息延生超过了22kHz。 而使用Adobe Audition对这段信号做了频谱分析之后可以发现,这样的补偿主要发生在超过44kHz截止频率的极高频部分,而原始就有的信息频段则不进行大的补偿修饰。 不过补偿算法原理说是这么说,究竟是否真的可以通过算法恢复到原始HI-RES的音质,笔者认为是很困难的。首先唱片母带环节被转码损失掉的极高频信息,在DSEE HX中只能通过建模算法进行猜测,而不能真的恢复。其次16bit的-96dB的量化噪声也几乎不可能通过算法降低至24bit的-144dB。笔者认为,消费者把这个DSEE HX黑科技当成SONY出品的一种特殊的补偿音效就可以了,不必细究太多。 Clear Audio+:这玩意是索尼的一个一键音效效果器。具体主要是针对声场调节的一个数字效果器。官方的描述是可以自动分析当前音频的信息,并自动调整至合适的声场播放,笔者个人感觉和DSEE HX比起来,这玩意的效果不是太好。如果觉得Clear Audio+效果合适的用户也可以选择开启。 然而重要的事情还是说三遍:这只是个音效,这只是个音效,这只是个音效! Extra Bass:笔者没有找到SONY对这方面技术的详细解释,想必和其他公司的低频增强效果差不多,不会有特别大的区别用途类似于EQ。SONY的低频增强功能自以前Walkman系列的Clear Bass以来就有了。而索尼的此前Bass增强效果器和最普通的低频增强的区别在于,索尼的低频增强技术相当于一个低频增益效果强加上一个限幅器(EQ+Limiter)。以保证不会超过数字采样的电平峰值造成削顶失真。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便携小箱子的单元尺寸只有35mm,低频下潜不会太好,而数字低频增益也并不能实质性提升扬声器单元的低频下潜能力,并且会对稍高的频段造成一些干扰。因此是否要通过数字低频增益补偿,还得看不同需求的消费者自己选择。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