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要闻 >

wzatv:纪录片《塑料王国》在朋友圈火了 背后要关注什么(4)

时间:2017-01-06 23:36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手机看新闻 点击:
濒临绝望的时候,彭的大女儿依姐出现了——纪录片中的第一个镜头始于一片集市上,那时9岁的依姐懵懂地看着镜头。依姐背着妹妹,扯着弟弟,玩垃圾

  濒临绝望的时候,彭的大女儿依姐出现了——纪录片中的第一个镜头始于一片集市上,那时9岁的依姐懵懂地看着镜头。依姐背着妹妹,扯着弟弟,玩垃圾堆里扒出来的玩具,刚开始她以为这些人是“人贩子”。王久良团队的姑娘跟他们聊天,给他们买篮球、零食和《新华字典》。

  被歧视的彭一家几乎不设防,但进了彭家,还必须过坤的关。王久良对坤说,我不是记者,我不想揭黑,我只想知道你们怎么干这活;第二,我对彭一家感兴趣,他四个孩子都不上学,我想拍个教育题材。王久良让坤抄了自己的身份证号,在小作坊附近租住了一年半。全天候蹲守,以备有突发情况时第一时间赶到。上面提到的彭的妻子生产,就是这样拍到的。

  必要时,王久良跟彭、坤一起干活。他右边眉毛的眉心处有个疤,那是氯中毒留下的痕迹。

  有一次,彭带孩子在污染的河沟里捞十公分长的死鱼,坤的母亲拿去把鱼炸出来,分给彭家一碗。两家大人孩子在昏黄的白炽灯下大快朵颐。在阿姆斯特丹放映时,有人问王久良:“你有没有告诉他们:这鱼不能吃?”

  王久良回答:“如果孩子捞鱼,我会制止。但他们父亲跟着。坤的母亲做的鱼。我不能说‘这鱼可能有毒’——你说‘有毒’或‘污染’,他们认为你看不起他们。我当时说,这鱼可能不干净。他们说没事,洗干净就可以了,还让我吃。其实我也吃了。”
在塑料回收厂生活玩耍的孩子们 纪录片《塑料王国》在朋友圈火了 故事的背后还需要关注什么
在塑料回收厂生活玩耍的孩子们

  “有些话说出来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王久良对纪录片中的人物有着很微妙的情感。在北京青年报的一篇报道中提到,纪录片中并没有太多坤的画面,王久良想尽可能地做些“保护”。这样的担心并不显得多余,媒体版公布不久,王久良就遭遇了来自塑料加工业的“口诛笔伐”,批评他夸大了这个行业的危害。一家受访的工厂,则在深夜被人砸碎了玻璃。关于“砸人饭碗”的指责,王久良认为自己在做的事情可以默默承受,他也不像以前那么有“野心”、一定要做出多大的改变,只是庆幸自己还在坚持做下去。他觉得坤是个善良的人,秉承“一滴汗摔成八瓣劳动”这种最朴素的价值观。他不希望自己摄录的影像给两家人带来任何不好的影响。

  直到2015年,坤打电话告诉王久良,受制造业不景气的波及,当地塑料加工的日子越来越难,他已经关了工厂、改行干起运输,他的妻子也回到公司上班。产业末梢的废旧塑料回收业——它既是产品消费的终点,也是原材料再生的起点——已无法支撑坤一家的生活和他的致富梦。

  而彭一家也在王久良的帮助下回到了四川老家,重新过起青山绿水但与世隔绝的生活。彭以自己的方式为孩子的未来做着准备,家里收了几千个空啤酒瓶,他设想节省花销、用酒瓶代替“砖头”,为成人后的依姐和弟弟们盖起新房。

  纪录片获奖了,依姐和家人不知道大山之外、远隔重洋正在发生的事情,只是顾着眼前的生活。姐弟俩都很争气,分别担任着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副班长。弟弟最喜欢数学课,依姐最喜欢的则是音乐课。

  有大人问弟弟将来想做什么,他起初说想像爸爸那样“盖房子”,想想又说“每个男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阿泽还觉得,姐姐现在可能想当个明星。 在《塑料王国》最后的成片里,没有出现“污染”两个字。王久良相信,当人们看到依姐捧起漂洗塑料的污水洗脸时,一切自会明了。

  在《塑料王国》最后的成片里,没有出现“污染”两个字。王久良相信,当人们看到依姐捧起漂洗塑料的污水洗脸时,一切自会明了。

  然而,在王久良看来,片子不止于此。在这个并不体面的环境里,院子里的人们不停歇地劳作,他觉得已经失去了探讨废旧塑料产业利弊的意义,“有些话说出来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