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民生经济 >

j2开奖直播:中国债务迷雾:国内外机构研究数据大相径庭

时间:2016-06-16 23:59来源:财经杂志 作者:开奖直播现场 点击:
中国如何走出债务堰塞湖?| 观察 显性债务暗度陈仓转为隐性债务会否导致失控?隐性债务究竟多大盘子,拖成显性债务时各方如何应对?债转股是不是一个化解债务的好办法? 《财

  中国如何走出债务堰塞湖?| 观察

  显性债务暗度陈仓转为隐性债务会否导致失控?隐性债务究竟多大盘子,拖成显性债务时各方如何应对?债转股是不是一个化解债务的好办法?

  《财经》记者 王延春/文

  一直以来,中国债务是一个被迷雾笼罩的高频话题。海外评级机构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凸显人们对中国债务危机的担忧。中国债务到底有多少,是否已至临界状态?各方一时众说纷纭,高盛、麦格理、IMF、麦肯锡、社科院等机构则纷纷给出大相径庭的研究数据。

  6月15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试验室理事长李扬在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就中国债务问题进行了详解。

  吹风会给出如下信息:中国债务危机不会发生但必须警惕防范;化解中国债务不可能哪个部门单兵作战,必须成立跨界的综合部门统筹部署;处置债务就是给过去30多年高歌猛进的经济增长挤水分,要用资产变现为未来中长期发展补窟窿;债转股不能贸然推进,必须行走在市场化和法制化的大道上,否则将是一场灾难。

  当前对于中国债务通常采用两个指标:债务总规模(即包括政府、实体企业和居民在内的债务余额)和负债率(即债务总规模与GDP的比重)。对于债务总规模,各机构都有自己的算法,怎么核算中国独特的地方融资平台,怎么计算海市蜃楼般的隐性债务,各有各的账本。如今影子债务犹如鬼魅比显性债务更可怕,它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关于负债率,目前也颇有争议,到底是负债和GDP比合理,还是与资产比更合理,不同的算法差异颇大。况且,资产犹如冰棍,是个不确定的东西,或许当下能够覆盖对应的债务额,但到变现偿债的时候或许已折价。

  值得思考的是,债务下降一定比债务高攀好?究竟债务激增是没管住的问题还是背后的体制机制顽疾?显性债务暗度陈仓转为隐性债务最终会导致失控?而隐性债务究竟多大盘子,拖成显性债务时又将怎样?

  债务到底多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利普顿近日发表观点认为,中国债务总额相当于GDP的225%左右。其中,政府债务约占GDP的40%。家庭债务约占40%,企业债务则约占GDP的145%。麦肯锡在2015年初给出预测。根据截止到2014年第二季度的数据,麦肯锡认为中国整体债务占GDP比例为282%。高盛在2016年1月预测,中国2015年整体债务占GDP比例为216%(几个月之后,高盛又给出一份独立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整体债务占GDP比例接近270%)。麦格理分析师Viktor Shvets指出,中国整体债务规模为35万亿美元,接近GDP的350%。

  尽管不同机构数据口径不同,但都反映出中国债务增速较快,企业债务负担偏重的现实。

  李扬表示,“综合跟踪研究,中国政府债务处在可控范围,爆发债务危机是小概率事件。中国有足够的资财来应对债务风险。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从2011年开始编制中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至今在资产负债表方面有了近10年数据,在债务率方面已有了连续20年的数据。

  NIFD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债务总额为168.48万亿元,全社会杠杆率为249%。在结构上,居民部门债务率40%左右,金融部门债务率约为21%,政府部门债务率约为40%,如果考虑到一些融资平台债务及或有债务,政府部门债务率会有较大幅度上升,达到57%,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务率高达131%。如果把融资平台债务加进来(这部分与政府债务有所重叠),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率高达156%。

  截至2015年末,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10.66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9.4%。以更宽的口径估算,政府债务水平达到56.8%,仍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

  李扬强调,评估分析中国债务,不应就债务说债务,还应考虑与资产的关系。

  NIFD分析显示:按宽口径匡算,2014年中国主权资产总计227.3万亿元,资产净值为103.3万亿元。按窄口径匡算,中国的主权资产为152.5万亿元,资产净值为28.5万亿元。上述分析表明,中国拥有足够的资产来应对债务风险。

  通常机构和学者喜欢用债务/GDP比例来反映 “宏观债务水平”。这样模式的结论一般是“中国的债务率太高,已进入危险境地”。而按李扬的观点,准确衡量一个国家的宏观杠杆率,应该使用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来对照,计算其债务与股权资金两个存量数据的比例。“如果从资产和债务关系分析,中国债务的前景应该比较乐观。”问题是,资产变现时机重要,如何防止价值缩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